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中医药品联盟协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中医药品联盟协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可靠吗?中药的每个成分都有药理分析报告吗?
其实可以这么理解,中药就是未提炼的西药。西药只是把中药材里所含的针对某病症的某种物质提炼出来,或是人工合成这种物质,然后加以保护剂和稳定剂予以使用。
这里要说的是,你的提问中的错误。“药理”和“分析”是两个不同方面,“药理”指的是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作用及产生作用的原理,而“分析”通常是指药物成分分析。
目前《中华本草》《中国中草药药典》等中药典籍里收录的药物,全部都有科学、系统、完善的理论和临床支持,从所收录药物的名称、来源、形态、生境、栽培、***制、化学、药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配方制剂,无一不全。比如《中华本草》收录药物8980味,全部都有详细记录。
中药的问题在于,根本体系过于庞大,且涉及药物和配方数目繁多,又因药物状态而有不同功效和副作用,相关知识过于博杂,不便于一般人学习和使用,这也是造成一些“伪专家”频频出现,但大多数人难以识破的原因。
中药目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由于长久以来的环境、气候变迁,使得某些药物的性状发生改变,药物功效已与记录中的有所不同,在资料的更新上难度很大;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典籍不幸散佚失传,造成很多药物在记录上的缺失,再加上中国地大物博,有些非常见药物并没有被收录,以及地域、民族、文化差异造成的资料冲突,在“完全收录”上要走的路还很长。
即便如此,中药仍是很可靠的。现代科学研究以及临床实验已经无数次证明,很多中药的功效可谓神奇,不仅中医在用,西医也在用。
比如治疗高血压自觉症状的杜仲酊,西药里没有这种专门的物质,都是靠从中药杜仲里提炼的。也就是说,实际上你使用的西药,不过是多加了西药上用的稳定剂和保护剂,其本质还是中药。
中药面临最大的障碍,仍是人的问题。有些人生就一副媚骨,惯于崇洋***,不仅不相信反而抹黑祖国传统医学,再加上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借大多数人对中医药的不了解而进行违法活动,使得中医药的评价大大受损。
中药源于地方的风俗习惯和经验,有心者记录下来也是民间的经验,其实最早的统计学也就这样出来的,牛羊吃的草我们吃牛羊,得病的人吃什么病会好!我们人的进化度远比猪马牛羊,在加上中药的炮制煎制,药物匹配降低有毒的药物!药到病除,病除药止,肝肾解毒!对人体不会有什么伤害的!药食同源我们吃的菜也没有化验其全部成分,对人有没有伤害,那有谁知道吃***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呢?多吃核桃仁会头晕,多吃韭菜会泻肚,多吃米饭会伤食,那岂不是什么都不敢吃?因为成分没有化验清楚。西药成分单一都会造成肝肾损伤,我母亲吃了他汀也就是立普妥,就得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全身疼痛,这种痛可以痛不欲生。那怎么不见西医出来解释清楚呢?是药都有副作用!就别往人身上泼脏水了。
这个问题相当于你问:小麦可靠吗?小米可靠吗,大米可靠吗?他们每个成分都有药理分析报告吗?
听不懂的话,你就去思考一个问题,是谁第一个吃了小米,谁第一个吃了小麦,谁第一个吃了大米,又是哪些人证明了能吃,然后持续吃了多少年……然后突然有人提出问题,这些能吃吗?
大家都在提问中药可靠吗和中药是以它的有效成分为药理指导用药的吗?在此我要正确的回答,非也。
中药在临床上确实是有效的,它在历史长河中已经沿用了数千年了,也为祖国人民的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在自达西方的西医西药流入中国大地之后,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片面追求所有的东西都要以所谓的科学道理去解释,而把传统的古老哲学思想哲理仍在一旁,把所有朴素的古哲学抛之九霄云外去了。
下面我把一个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教授讲到的一段故事再拿出来重提一下吧:这是周恩来总理在问我们山西省人大代表时所提到山西人在坐月子时家人都是让产妇喝稀小米粥,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的说它的营养价值高,高在那里呢?按西医西药说它们中间也无非就是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等。但中医认为:小米在所在粮食中它的棵粒是最小的,每个***它也是有它的生命力的,所在***中或小米颗粒中都含有它的胚芽,胚芽代表着生与长(***都是从胚芽中生长出种苗的),小米小,相对数量多,色又为***的,所以它的生长能力多而又强并且又以健脾胃的功能,所以说小米是很养人的。这也是山西这一方水土养这一 方的人。
在中药处方中中医常用的补血汤中也不过就那么两种中药,一味为补气的黄芪,另一味才是补血的当归。为什么在补血汤中要大剂量用黄芪而非补血的当归呢?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有补以无形之气以当补血,难道说这气在中药药理中又能怎样的量化它呢?为什么在此之情况下不大剂量使用当归补血反而用黄芪补气呢?这些东西西医西药又能怎样解释呢?
所以在中医药中有西医西药用所谓追求的高大尚的科学理论是无法解释通的,它也实属超科学的学科,这些东西暂时还是无法解释通的也有待后人们有超前的思维方法去“悟”出其中之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