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药管理情绪价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医药管理情绪价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昌市第二医院通报“医生晒药品回扣”,感情发生问题发泄情绪将留院查看,你怎么看?
现在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药品的生产成本很低,但卖给病人却很贵,因为医生吃回扣了。”这话骗骗小学生还可以,大家都是成年人,都不是信邪教的傻瓜。
首先是很简单的问题:药价到底是谁指定的?是医院定的?还是医生定的?还是物价局定的?
然后也是很简单的问题:巨额的差价是谁拿走了?是药厂和医药公司?还是说不明白的中间环节?还是医院和医生?
再后可以***定一下:回扣全面禁止,药价能下降吗?病人能少花钱吗?那些回扣又会装入谁的口袋呢?
最后***定一下:药品一律按出厂价销售,不仅医院零差价医药公司和说不清道不明的中间环节都是零差价,病人拿到的药没有任何加价负担减轻了。谁会失去所有收入?谁会坐不住跳起来?是医院和医生?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中间环节?
想到这里已经很明显了,到底是谁操纵了药价?到底是谁允许了回扣的存在?到底是谁一边躲在角落数钱一边笑看医患争端?
心脏放支架前和放支架后,情绪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首先感谢李医生的提问,同时我也是李医生的粉丝。 我就是19年7月份放了一枚支架的患者,下面我说一下我放支架前后的感受吧。 我是一名70后,出生在黑龙江农村,婚后不甘心农村的生活,就和妻子出来去山东打拼,当时妻子怀孕已有5个月。我们两口子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懈怠,通过20多年的奋斗,终于在城里买了房子,车子,孩子也大学毕业嫁人了,去年夏天和同事饭后散步,感觉走急了,就有些心慌,上楼坏了,也有些心跳加速,平时血压控制的还不错,就去人民医院做了体检,CTA,造影结果出来后显示是左前降支堵了75%,当时的心情非常低落,一时之还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当时觉得再晴朗的天空都是阴的,情绪非常的低落,无奈住院做了心脏造影显示左前降支都在90%,在手术台上,非常犹豫是放置架还是不放支架?考虑再三还是没有放置支架,于是又回到了病房,和病友和家属再次探讨是否该放置,管床大夫也建议放置,于是隔天又再次上了手术台,植入一枚进口支架。 术后我的心情也一直没有恢复过来,好长一段时间就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病人了不相信这是一个事实,每天都服用五六种药物,直到半年以后才慢慢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因为周围的同事朋友也有好多得这种病的,慢慢的心理也调节了过来,只能是按时吃药,遵循医嘱,每天有时间就出去锻炼身体,以前可没有这种想法,每天吃完饭就倒在沙发上看电视,现在每天饭后都要出去锻炼一个多小时,人呢?只有接受了现实,才能改变心情,生活还得继续,比起那些严重的病人,我们还要***的许多,
李医生这个问题很好!我大概浏览了一下朋友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评论,看到很多病友同志们的切身体会,深有感触,自己也多了一些感悟!下面我从医生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现在很多医生同行都过分专注于治疗患者器质上的疾病,患者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好转了就让出院,每次来门诊复诊,量个血压,听个心肺,抽两管血,没太多异常,就开完药了事!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其实这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我们的治疗效果是有很大影响的。
举个例子,就拿高血压来说,经常听到医生同行们说这个患者怎么怎么不依从,导致血压控制不佳!那真的只是因为这些病人不想好,自己情愿糟蹋身体也不愿意听医生的话么?不尽然吧。这是需要深度剖析的。
1. 有些患者,尤其是农村的,没有医保的,不按时吃药多是因为经济原因,这时候医生就要想着如何用性价比最高的降压方案。(在这里多说一句,这句话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因为一方面有些难治性高血压就是需要三联甚至四联,另一方面不同价格的药品副作用和效果都会有差异,这是要结合经济情况和期望达到的疗效综合评估和选择的)。
2. 有些则是因为对高血压这个疾病的认识不够。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早期的冠心病,本身不会有太多异常的感受,很多人就不当回事,做不到防患于未然。甚至,有些人会觉得医生的话是在危言耸听。曾经遇到一个冠心病病人,本来就是稳定性心绞痛,计划第二天造影放支架的,但在手术的前一天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科普文”,说放支架会影响寿命,第二天临时拒绝手术后出院。结果后面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处境相当危险。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医生平时要做好患者教育,尽量深入浅出的进行“科普”(这也是我入住今日头条的初衷,尽自己一分力向普罗大众科普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而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病情介绍”。
3. 还有些其他比如独居老人,记忆力下降,会忘记吃药。这时候医生就要叮嘱家人的陪伴和督促。还有等等很多原因,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医药管理情绪价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医药管理情绪价值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