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药商业公司调研报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医药商业公司调研报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快消品行业中的暴利行业是什么?
快消品就包括:个人护肤用品、食品饮料、保健品、烟酒、药品中的OTC。其中很暴利就有三项以上(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因为厂长是我表哥)
今天就不分享案例里,说些“生意经”,不喜勿喷哈,上进可受不了:
打个比方,进价2元的口红💄,零售价卖20元以上,利润18元以上。这属于低端产品,靠量。
进价30元一支口红,零售价360元以上一支,这属于中高端产品,利润260元以上,量也很高,其中60元为给带货的补贴,这里懂的自然懂。
其实这类药品也可以包含保健品,毕竟都是药店、门诊在售卖的主要站点。
打个比方,进价2元,零售18元,利润16元,这个是可以搭配卖。怎么搭配卖?
比如普通感冒,药店给你配药或者几盒整装药,当然配药的利润要比卖几盒装的药賺得多点,反正吃不死你,就算吃了没效果,最后就去医院看病,也不会来药店找麻烦。
不管什么行业,都有利润,就是利润大与否的问题。如果你想做,请先给自己定位、分析你自身的情况进去这个行业,理性投资创业。
好,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启发。
证券分析师年产17万份报告,堪比印刷厂,含金量高吗?投资者关注的多吗?
既然提到了数字,那么我们就来用详细数字来分析一下。
根据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14.2万份研报,每家公司平均40份研报。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开数据,全国在册的证券分析师共计2849人。按照这个人数来算,人均产出研报近50份研报;截止今日,全年共计206个工作日,平均下来一个分析师4天写出一份研报。
据choice数据显示,截止11月7日,沪深两市共接待机构调研58422次,每次接待会产出2.4份研报。
试想一下,一个人4天写出来的研报有参考性吗?(有的也许1天,有的时间可能更长,在此我们取平均数字)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更有意思的数据。
据choice数据显示,今年接待机构来访次数最多的公司是海康威视,达1537次;其次是大华股份757次、华东医药790次、汇川技术764次。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duang-duang-duang
在中国股票市场中,股票市场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的特征。然而,对于证券分析师而言,除了引导***,提升业务量,还有就是证券市场分析与研究,或做一下研究报告。但是,全国有大量的证券分析师,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吸引客户,意在提升知名度、赚钱。但是,面对众多竞争者,如何脱颖而出就颇显关键,而证券分析师的报告往往只是参考,但真正读过的人并不多。有时候,即使分析师很用功去写,含金量不低,但却因为同质化太严重,反而导致少有人阅读。久而久之,分析师撰写报告的动力也就大大降低,而投资者也很少用心阅读,或许阅读之后,也很难产生出实质性的价值。因此,对于大量的研报资料,仅仅是参考,但因撰写的人太多,观点不一,往往很难有着更精准的参考,长期下来,反而关注的人却不多了。
17万份,一年按365天算的话,每天要出460多份,质量可想而知,不再赘述。
任何事情都适合***法则,分析报告也是一样。虽然垃圾报告很多,但好在数量基数大,大浪淘沙,算下来含金量高的报告绝对数量也不少。但如何才能选出有用的报告,面对这么大的基数,是散户们根本办不到的。
而且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调研报告没有监管,调研报告作者也不承担任何风险。所以现在怀着各种不同目的的报告,同时纷纷出炉。黑吹,花钱消灾,砸盘吸货,各种套路不胜枚举。
调研报告圈虽然乱象频频,但是理论上还是很具有权威的,而且其中确实不乏一些非常优质的调研报告,对投资者了解某个行业的行情现状,非常有帮助。目前很多投资者还是很相信调研报告的权威性。但是也要提醒投资者,要擦亮眼睛,水很深,要多加小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医药商业公司调研报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医药商业公司调研报告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