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药商业行业研报报告范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医药商业行业研报报告范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据说90% 的券商研究都没有实用性价值,是真的吗?
券商作为卖方机构,研究报告应该秉承客观、公证和准确,给投资者以有益的参考,但是在一个利益纠葛的市场,卖方报告有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客观。
在市值管理模式驱使下,卖方机构不再是为了广大投资者服务,也不会秉承准确客观的基调,而是为了市值管理服务,市值管理在几年以前曾经风行一时,券商报告也就成为了其中的一环,何时出台看空何时出台考多报告,是为了市值管理服务的。也就是为了配合资金运作股价服务的,其中就伴随着为股东逢高减持服务。少数券商研报成为了市场操纵的帮凶。
其次是券商报告不把调研分析为基础,而是追逐标题党,以标新立异见长,早几年的报告可谓是诗歌体也有,还有一位分析师更加离谱,现在已经是默默无名了。
三是不少研报做趋势预测,股价涨了,就不断罗列理由,不断调高目标价,被监管处罚也不在少数,15年的时候,券商研报预测从市盈率到市梦率,接着是市胆率,最后成为总市值,结果太多的科技股打脸研报。
如果从预测的准确度的角度上看,那肯定是绝大数的券商研究都是不准确的。有的甚至是以后来的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因为预测本来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上市公司的未来受多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很难预测准确。特别是公司的业绩、估值、股价目标位等,大多预测都很难准确。
有一年,大多数数券商几乎一致看好的一家医药上市公司突然就业绩暴跌,造成上百家的基金和其它机构都被套在这只股票上。这时人们会发现券商的研究报告怎么这样不靠谱呢?
其实有很多内募消息,券商研究员也并不知道。券商也常会被上市公司坑。而上市公司也经常无法预测自己的产品的未来走势。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测远本就不是一件靠谱的事。
但是如果从了解上市公司的行业背景和地位这个角度上来看,券商的研究还是很用实用性的。最少券商向人们介绍了这些行业的基本知识,给人们科普了这些行业的一些发展规律。对人们了解一些行业发展还是有用处的。券商的研究报告也并不是毫无用处的,还是有些内容可以供人们吸收的。
投资这事关键是自己的独立思考。任何人包括券商的研究都要经过自己的独立分析才能有选择的接受才好。
三安光电又暴雷,为什么基金总是踩雷?
三安光电是A股市场有名的白马股,过去涨幅巨大,从2007年10月到2017年10月,十年间三安光电涨幅就已经高达60倍,2017年11月中旬后陷入回落,如今更是因为控股股东86亿预付款去向成谜引发股价连日重挫。虽然三安光电澄清称该事项与本公司业务无关联,三安集团业务开展预付款不会影响到本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但是还是难以让二级市场企稳,根源还是过去涨太多了,如今风吹草动都会加大市场的恐慌,引发长线大量获利盘出逃。
至于基金踩雷,很正常的事情,基金作为专业投资者,本来就四处撒***资,更何况像三安光电这种业绩华丽的白马股素来都吸引大量的基金集中持股。从其去年的三季报来看,踩雷的不光有兴全旗下2款基金,还有中金、汇金、社保基金等国家队,当然还有10多万的散户投资者。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看到三安的问答,忍不住想说两句了。当它近一年前在二十七八元时,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三安是个优质白马股,非常好。我调出来看了春K线,觉得长的很多了。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我一直观察走势和在头条中看消息,发现都是溢美之词,可走势象是到头了。所以阻止了朋友操作这只股。
朋友问三安能跌到那里?我划了两条斜线,一线在15元左右,并告诉他一线守不住但可能有反弹。二线在9元多点,现在真的跌到了二线,并跳空低开一分不差的踩在二线上走出了个胖胖的***阳线,在看消息爆雷了???有那为大神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现在宣布命令:庄家必需在半年至一年内吸完筹码,半年至一年后我要坐挢,不得有误😜
谢邀,笔者是一名阳光私募基金的投资经理,虽然私募和公募基金不是一家,但对于你提到的“基金总是踩雷”,笔者是这样认为的:
1、中国经济特征决定上市公司“炸雷”频繁
在中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受经济周期影响特别明显,在经济上行期间,大部分公司都有比较好看的数据和报表,而碰到2018年这样裸泳的时期,雷区增多明显是宏观环境引起,这就决定在中国做投资,踩雷是一个大概率***。
2、公募基金体量太大,注定踩雷并非小概率***
笔者所在私募,一般私募很难做到百亿,而大家可以查下最新数据,前10大基金公司的规模都过了4000亿,很多公募有自己的指数基金产品,按照定义是要配资该指数下面的所有成分股,所以大的基金公司体量决定踩雷并非是小概率***!
3、基金数量太多,投资成绩不一
这个好理解,如同3000多家上市公司一样,现在基金数量太大,同时这个金领的群体又活在镁光灯下,所以虽然孤立的一些踩雷***并不决定整体,但大家喜欢看热闹的心理造成了“基金总踩雷”的错觉。
总结:中国经济政策及周期性强,所以上市公司在环境不好时问题明显增多;同时,公募体量大,踩雷概率本身就大,特别是指数型基金几乎无法避免;基金数量大,关注度高,容易产生总踩雷的错觉!
以上是松果的浅见,欢迎大家交流指正,谢谢朋友们的点赞和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医药商业行业研报报告范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医药商业行业研报报告范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