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药古代管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医药古代管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的中医中药如何消炎?
谢悟空君邀答:“古代的中医中药如何消炎?”。在古装电影和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受了伤的将士,不是头缠绷带就是由著名的老中医给刮骨疗毒,那么,古代的中医中药如何消炎呢?
其实,中医就没有炎症一说,何来的消炎一说呢?中药中的清热解毒按照医理来说就算的上是消炎。
中药中的清热解毒药物很多,诸如有:甘草、黄连、黄芩、黄柏、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金银花等。
黄连有消热解毒、抗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病毒等)的作用。对皮肤真菌、螺旋体及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可治疗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仔猪白痢、消化不良、腹泻等。
金银花有清热解表、解毒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效。另外,对流感***也有抑制作用。用于家禽流感、呼吸道及外伤感染上。
还有鱼腥草、黄芩、苦参、紫苏、柴胡、茵陈、牡丹皮、黄柏、青蒿、野菊花等等都有这个效果。
板蓝根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及流感***均有抑制作用。可治咽喉炎、支气管炎以及肺炎、家畜流感、脑炎和其它全身感染。
古代中药材怎么流通的?
九十年代以前,河南的百泉药材交流会、江西的樟树药材交流会,每年一次,天下药材商云集,互通有无,这两地的药材交流会就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记得九二年的百泉药交会,参会人员超过一万人,有***到场参观。随着社会现代化,资讯发达,交通物流畅顺,各地的药材交流会也逐渐消失。
古代在南宋以前,政治中心在北方,而交通和流通的不发达,使北方中药材也是缺乏的,所以,历史上产生的名医北方人并不多,只有张仲景(河南)和孙思邈(陕西),甘肃皇甫谧是以针灸形式出现的,主要常用药材产生于浙江(浙八味),安徽(四皖药),河南(四准药),山东(银花),福建(泽泻)等地产生了许多名医,如元时朱丹溪(浙江金华义乌),北宋时钱乙(浙江钱塘),东汉华佗(安徽亳州),东汉葛洪(江苏丹阳),清时叶天士(江苏吴县),宋朝宋慈(福建南平)。从这些名医出生,行医地点可看出中药材地产名医。中药材流通还是不发达的。
我们又从另一角度去寻找流通情况,民国前己经形成的中国主要集聚市场,安徽的亳州,宣州。浙江磐安,桐庐。江西的樟树。河北的安国,河南的百泉,禹州。湖南的邵东及新四川成都荷花池,广西玉林,广东广卅清平。这些流通主要聚散市场仍没有离开药材产地。
所以说,中医药方许多流传下来的中存在用药量不同,是否也与医生中考虑自己存药量的问题呢?还是真的对具体人病情考虑呢?
中国古代药史上内容最全的是?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的集中国16世纪前本草学大成的中医典籍,属《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该典籍于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定稿,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巨著,又是由一个人完成的,并不是***组织、集体编撰完成的,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本草纲目》收录药物1892种,方剂万余副,数量之多,是其他药物著作所没有的,这难道不是一部奇书?《本草纲目》中药物以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药物以正名为纲,附品为目,形成独特的纲目体系,这难道不是奇书?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是明代湖北蕲州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曾经太医院吏目。早年参加科举,14岁中秀才,此后参加过3次乡试均名落孙山,于是继承家学,以医为业。在从事问诊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发现前人流传下来的本草等医书,舛误甚多,不能适应医疗的需要,萌发修订本草之志,在行医中注意收集资料,实地调查,虚心请教,获得了很多有益的资料和经验。历经27年撰写,三易其稿,完成190万言的《本草纲目》。在编撰体系上,也有所创新,建立了古代药物的科学分类法。
《本草纲目》从800多种文献中广泛搜集药物资料,补充了药品374种,丰富了中华药物学的内容,完成了明代药物集大成的任务。
《本草纲目》的出版业也历经波折,堪称***。李时珍70岁时从武昌来到金陵,寻找书商刊印。由于卷帙浩大,投资甚大,费工费时,没有书商敢接。一直到了万历十八年(1590),金陵书商胡承龙才决定出资刻印《本草纲目》,历时4年,万历二十一年(1593)《本草纲目》在金陵刻完。此时李时珍已去世3年,未能在身前看到大作的刊印。
几百年来,《本草纲目》刻印、出版了80多版次,并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拉丁文、朝鲜文等多个外文版本,流传于世界,达尔文称它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李约瑟誉之为“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