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京兆医药康乐连锁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京兆医药康乐连锁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归国遥·春欲晚》这首闺妇思远之作,该如何了解赏析?
《归国遥·春欲晚》
唐 韦庄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归国遥》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词题标源》中认为此词牌来自许穆夫人归国唁兄一事。后人感念许穆夫人在祖国危难之际,不顾阻拦,大义回国的举动而创《归国遥》。这个“遥”通“谣”是歌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没有音乐之称,把唱歌称之为“谣”,是以赞颂许穆夫人归国的歌,以彰显她的赤诚报国之心。因此,此调的缘起一定是赞美许穆夫人归国之壮举,必是缘题而赋。
这首词是晚唐韦庄之词,韦庄双调四十三字,上下阙各四句四仄韵,全押an韵,一韵到底,其中上阙和下阙的最后一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读时朗朗上口之感。
这是一首离别伤感之作。
词之上阙
暮春之际,蝴蝶翩翩起舞,蜜蜂游弋于烂漫的山花间,一切世间之景都生气灿烂,“谢家池馆”的“我”却在傍晚时分,折柳送别我的心上人,内心之苦能向何人诉说?辗转反侧,今夜似乎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词之下阕
还未闭眼多久,已是东方微亮,“我”无心梳妆,任凭攒着玉簪的发髻像微风中凌乱一般,香炉一夜未息,回想起往昔的恩爱,滴滴玉泪轻轻的落在如雪般的柔指间。
韦庄是花间派主要代表人物,写过很多闺怨词,感情细腻。这首词可能是韦庄借他人之口写自己之痛。离别本来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内容,柳永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个傍晚,柳永的爱和痛。
《归国遥·春欲晚》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离别。“春欲晚”说的是离别的时间。
归国遥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春欲晚”是离别的时间,“戏蝶”句是对“春欲晚”的具体描绘,反衬的是这个时间离别的难堪。“日落谢家池馆”,是离别的地点和时刻,“柳丝”句点明送别。
下片写的是离别后的伤心,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早起时的精神状态,将良辰已逝的苦痛心情寓于其中。
后两句写如何遥思远人,泪流沾腕,是对离别后伤心的刻画。这首可以说是用词贴切,手法精湛,将女主人公心中的忧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来看一下作者:韦庄,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谥文靖。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公元880年(广明元年)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后逃至洛阳,赴润州入周宝幕府,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江南避乱生涯。公元894年(乾宁元年)进士及第,历任拾遗、补阙等职。公元901年(天复元年)入蜀任王建掌书记。仕蜀十年间,为王建扩展势力,建立***出谋划策,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官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其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存诗320余首。有《浣花集》。
⑴谢家池馆——即谢娘家之意,这里是指***家。据《唐音癸签》载,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德裕后镇浙江,为悼亡妓谢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南》词,撰《谢秋娘曲》。以后,诗词多用“谢娘”,“谢家”,“秋娘”,泛指***,妓馆和美妾。又:六朝已有“谢娘”之称。如《玉台新咏》中有徐悱妇《摘同心支子寄谢娘因附此诗》,故以“谢娘”为谢秋娘之说,恐非。
⑵金缕断——指柳丝被行人折断用以赠别。金缕:形容柳条细柔。
⑶风乱——纷乱。如风吹散的意思。
⑷云雨——本意是山中的云雾之气。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所以,后人常用“云雨”来表示男女欢合,有时也用“高唐”、“巫山”、“阳台”等,表示这一意思。“画屏云雨散”,是指在画屏掩蔽下,男女欢情已经消散。
⑸博山——香炉。宋吕大防《考古图》:“博山香炉者,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涧气蒸香,像海之四环,故名之。”《花间集》中,“博山”一词共出现五次,皆指香炉。
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多多沟通。
归国遥·春欲晚
作者:韦庄 五代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作者介绍: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韦庄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诗歌译文:临近晚春的时候,鲜花漫烂中蝴蝶翩翩、蜜蜂飞舞。落日下的池塘花园里,我折断嫩黄的柳枝给他送行。一觉醒来头发纷乱,好像被被风吹过,屏风的画面上雨过天晴、风流云散。依靠香炉一声叹息,泪水滴滴落在洁白的手腕上。
杜甫常以什么自称?
杜甫常以“少陵野老”自称。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
圣"。
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常以“杜子美”、“杜工部”、“老翁”、“子夏”、“建安康乐录”、“杜少陵”等自称。其中,“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等也是杜甫的自称。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712年-770年)常以"杜陵"自称。"杜陵"是杜甫的字,也是他在陕西杜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出生地的地名。在他的诗作中,经常以"杜陵"自称来表示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
杜甫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杜甫曾居于京兆(长安)杜陵。杜陵在长安城东南,古为杜伯国,本我杜原,秦置杜县,汉宣帝在此筑陵,才改名杜陵,在杜陵东南十余里有小陵,亦称少陵,为汉许皇后葬处。杜甫在诗中常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因此后人亦称杜甫为杜少陵,杜甫草堂为少陵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