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中医药管理穴位指导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中医药管理穴位指导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各个穴位命名的来历及作用是什么?
中医的穴位来自于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和医学家在长期的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和发现发展的一中治疗疾病的部位,治疗所用方法***取针或者灸。
针灸是我们祖先对人类的最大贡献,针灸来自于无数次的生活实践中的人体实验总结,《灵枢•九针十二源》说:“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络,调其气血……”,“灸”来自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火对身体不舒服治疗的积累。
穴位就是在长期试验和总结中得到的对某一类疾病的最有效部位,关于穴位的命名,如果有一定的中医基础和中国文化基础,知道和了解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就会为我们的祖先对穴位的命名膜拜臣服的。
“道”就是阴阳五行和整体观,“理”就是“简”“便”“验”“廉”。
谢谢邀请。
答:中医所说的穴位,其学名又叫腧穴,是指人体可以针灸的那些特殊的感觉点(或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也称穴、穴道。
答:据考证,早在公元前五至一世纪,我国的《黄帝内经》就有关于中医穴位的记载:“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其记载了人体160个穴位的名称。
在晋代,我国首次出现了关于针灸专科的书,名叫《针灸甲乙经》,此书一一描述了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位置及治疗作用。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内容比较多,因为中医腧穴通常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加起来有几百个。恐怕不能面面俱到,那就简单说一下。
首先腧穴命名主要***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而制定的。古人对腧穴的命名,取义十分广泛,可谓上查天文,下关地理,中通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结合腧穴的分布特点、作用、主治,将腧穴命名归纳如下:
1.自然类。以天文学上日月星辰命名 如日月、上星、璇玑、华盖、太乙、太白天枢等。以地理名称结合腧穴的形象而命名,如:承山、梁丘、商丘。以河流海洋命名,如后溪、少海、阳池、涌泉等。
2.物象类。以动植物命名,如鱼际、犊鼻、伏兔等。以建筑物命名,如玉堂、内关、府舍、天窗、地仓等。
3.人体类。以解剖部位命名,如大椎、曲骨、心腧、巨骨等。以经络阴阳命名,如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等。以腧穴作用命名,如承泣、劳宫、关元、气海、魂门等。
以上就是腧穴命名的简单介绍,至于腧穴的作用,主要有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每个穴位的特殊作用要具体看是哪个穴位。不明白的欢迎私聊。
可以说人体每个穴位后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来历,就以“人中穴”为例,不了解中医经络学说的人一定会很困惑,人的中间不是在肚脐眼这里吗?怎么会跑到鼻子下面与嘴唇上面去了呢?实际上,人中穴是任脉的起点,同时也是督脉的终点,任督二脉连成一个环(俗称小周天),而人中正好处于两脉相衔接的中间位置,故名:人中。中医认为,任督二脉平时是一直循环贯通的,一旦二脉闭塞,会使人晕厥,而***人中穴就有推动任督二脉运行的功能(承上启下),所以可以将晕厥的人催醒。
中医真的是博大精深的,就像浩瀚宇宙一样,深不可测,但又奥妙无穷,可惜我们所知道的太少太少,偏偏现在有那么多人去攻击去诋毁,天天把科学挂在嘴上,所谓中医没有双盲试验,老百姓管你什么试验,能治疗疾病就是好的,何况中医药一些名方已经经历过上千年的临床实验了,不比搞什么双盲试验强多了。
古代中医是怎样给穴位取名的,依据是什么?
古代中医穴位的取名,主要根据自然界的环境结合人体相似部位而取穴,如合谷穴,凤池穴等,也有根据人体的分位尺度取名,如足三里穴,更多的取名是根据身体部位的特点取名,如曲池穴,百会穴,睛明穴,迎香穴,地仓穴等。
我一直认为,经络与其附属的穴位是可以看到的,不然几千年来,经络运行图一直是那样(穴位图点多有增加)。丹道炼习到一定程度,可以出现内景,感受到气血循经运行,功力深厚者,能“看到”经络运行的路径。道教著名的经典《黄庭内景经》就有关于丹道内景的详细描述。
孙思邈说:“凡诸孔穴,名无徒设,皆有深义。”清代程知(扶生)著《医经理解》对腧穴命名意义曾做了如下概括:“经曰:肉之大会为谷,小会为溪,谓经气会于孔穴,如水流之行而会于溪谷也。海,言其所归也。渊、泉,言其深也。狭者为沟、渎。浅者为池、渚也。市、府,言其所聚也。道、里,言其所由也。室、舍。言其所居也。门、户,言其所出入也。尊者为阙、堂。要会者为关、梁也。丘、陵,言其骨肉之高起者也。髎,言其骨之空阔者也。俞,言其气之传输也。天以言乎其上;地以言乎其下也……”言简意赅,深得命名要旨。
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根据腧穴的分布特点、作用,主治等内容,反复归纳、概括、从而确定了腧穴的名称,可谓是上察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人事,我将其取名的方法大概归为这么几大类:
1.上合天文:比如璇玑穴;人之胸腔,犹混天仪之笼廓。本穴居天突之下,胸腔之上,如斗运于天,机运于身,犹璇玑持衡,故名之璇玑。此类穴位还有上星、华盖、太白、天枢等等。
2.下合地理:比如以山命名的承山、商丘、大陵等等,以水命名的后溪、水沟、少海、曲泉、太渊等等,以街道等命名的气街、水道、风市等等。
3.中通人事:比如以内脏命名的背俞穴、以气血脏腑功能命名的血海、气海、魂门、魄户等,以治疗作用命名的光明、归来、迎香等。
此外还有根据解剖位置命名的乳中、缺盆等,根据经脉流注的大迎、眉冲、三阴交等等。
古人对于穴位命名是很有深意的,我们在临床应用中,一定要理解其中的含义,才会对于其治疗作用有很好的理解,比如风池一穴,风池穴位凹陷似一个水池,既是风邪容易侵袭的地方,也是散风之所,所以不管是内风还是外风,取穴风池都能治疗!
謝謝約答,你的這個問題還真是一個中醫文化的主要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令名”的文化內涵,每一個穴位名字都有其特別的意義,而且是一個經過多次實踐得到的確切“點”,穴位令命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也是根據文化上三學三明三用的原理。一功能,十二經與奇經八脈對身體的影響,二作用根據功能經絡對某些疾病的影響,三存理,由於功能作用的原因,切入點的井營輸合,比如“肚腹三里留”,足三里穴,就對肚子的疾病有調理作用。起名字就是根據這個點的實際反應。也是歸經的過程。
儿童耳疼感冒按揉哪个穴位?
孩子耳部疼痛难忍时,家长可按压孩子耳门穴。
耳门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穴位之一,能降浊升清、开窍聪耳、泄热活络,对缓和中耳炎、外耳炎疼痛有效。
耳门穴位于耳前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张口有凹陷处。可以用食指或拇指稍微用力指压。
利用耳穴保健简单易行,也不必记住各个耳穴位置,只要记住这一招——搓耳轮即可。对于全身而言,耳轮相当于我们的“肺卫”功能。“肺卫”可以保护人体免受风寒侵袭。我们搓热自己的耳轮,可加速耳部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增强“肺卫”功能,提高免疫力。在感冒初起,鼻塞、流涕、打喷嚏时,搓搓耳轮还能祛除风邪,加快身体恢复。
急性中耳炎一般常常是感冒的并发症,其主要症状是听力减退、耳鸣、耳内疼痛症状。主要症状为夜间耳痛,年龄小的孩子由于表达力弱,常常表现为夜间哭闹、发热、哭闹不安、抓耳摇头等症状。
在给孩子治疗感冒的同时不要忽视鼻部的症状。当儿童出现鼻塞症状时要及时处理,保持鼻腔的通畅。告诉孩子不要用力擤鼻,以防止感冒后引发急性中耳炎。
一旦儿童出现耳痛等症状就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因为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可转化为慢性中耳炎,影响儿童的听力。另外,严重的急性中耳炎容易引起鼓膜穿孔,导致化脓性中耳炎,影响儿童的听力发育。
如果中耳炎没有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就能发展成为慢性中耳炎,不仅治疗效果差,更重要的是,如果发展为化脓性、渗出性中耳炎,可严重影响孩子的听力。因此,在此提醒家长,孩子感冒后要留神观察他的耳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检查治疗,以防因为中耳炎治疗不及时而导致听力下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中医药管理穴位指导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中医药管理穴位指导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